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的三杰之一,在美国建国之初起草了众多重要的文件。同时,他也是一个多角色的人,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商人、科学家、发明家、外交家和科学家等。《富兰克林自传》是富兰克林写给儿子的传记,书中分为六个部分,记载了作者前半生的重大事情。不过可惜的是,在叙写传记后半部分时,作者突然去世了。因此,有关美国建国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并没有记录下来。
在传记的开始,作者首先介绍了自己家族的来历,以及如何来到了新英格兰,也就是后来的美国。富兰克林的父亲先后娶了两位妻子,总共生了17个孩子,富兰克林是最小的孩子。也正因为如此,富兰克林的父亲认为无法负担起富兰克林后续的学费,因此就让年仅十岁的富兰克林到哥哥的印刷厂上班。在学习印刷知识的过程中,富兰克林不同从印刷读物中汲取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富兰克林很喜欢和别人辩论,在辩论中不断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后来富兰克林的哥哥办了一份报纸,富兰克林便以匿名的形式给这份报纸寄送一些发表材料。因为他担心周围的人不太会相信这些材料会出自这么一个年轻人之手。后来富兰克林发表的一些评论触犯了议会,哥哥虽然承担了最后的罪责。但是两兄弟之间的关系也因为相关的事情越来越差。最后富兰克林决定悄悄前往纽约并最终到达了费城。
在波士顿,富兰克林不仅找到了新的印刷工作,也遇见了他后来的妻子。在那里他认识了一群人,大家都喜欢读书讨论,并对各自写的一些诗文进行评论。出奇的是,当地的总督对于富兰克林也是相当看重。还决定支持富兰克林建立自己的印刷厂,并给富兰克林的父亲写信。富兰克林带着总督写的信回到了家,大家都对他的回来感到高兴。但是父亲并不建议富兰克林马上着手组建自己的印刷厂。由于与哥哥的矛盾还在,富兰克林决定再次返回费城。在总督的建议下,富兰克林踏上了前往英国的旅程,虽然他后来才知道总督经常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
在英国,总督之前给的承诺全都没有了下文,富兰克林只好继续从事印刷业以此为生。富兰克林在英国呆了一年的时间。之后他回来了新英格兰并重新加入了之前的印刷所。但是印刷所的老板经营无方,富兰克林也很快被踢出来,因为富兰克林已经完成了教导新学徒的任务。之后富兰克林和别人一起经营了一所杂货铺并最终成立了自己的印刷厂。由于能够确保印刷质量,富兰克林逐渐赢得了周围人的信赖。
以上就是富兰克林早期的一些经历。在工作之余,富兰克林也会逐渐参与一些公共事务。比如他建议成立公共图书馆,并组织不同的讨论。还完成了一些发明和电学实验。富兰克林后期参与的起草美国建国重要文件的经历与他早年起草各种文件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富兰克林自传》自写成以来一直鼓励着各种人,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奋斗。起初作为一名印刷学徒,如果他仅仅是满足于每天的工作,那么他这辈子或许就仅仅是一个印刷厂工人或者至多成为一名印刷厂老板或者商人。但是富兰克林的人生估计却不是这样的,他在作为学徒之余广泛阅读了各种书籍,并且喜欢和别人讨论。这样一个过程能够不断增加他的知识修养以及思考的深度,为他后来在科学、政治等领域打下基础。还是那句话:你是谁并不重要,你选择成为谁才是最重要的。Who you choose to be.
在工作之外,富兰克林也保持了很高的德行修养,这也是他广受赞誉的重要原因。他列举了十三条道德条目,分别是:节制、节言、秩序、决心、节俭、勤劳、诚实、正直、中庸、整洁、宁静、贞节、谦虚。他不光提出了这些道德条目,还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严格执行。他的方法是列出一个小册子,上面分别按照这些道德条目和每个星期的天数画出了一个表格。如果某一天没有达到这些道德中的某一条,他就会在表格中记一个黑点。然后不断检视这个表格,直到黑点数量越变越少为止。在小册子中,他也会记录每天的作息安排。
读完整本自传,文中并没有过多使用华丽的词藻。文风朴实,让你了解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就是这样的故事一直给我们以鼓励!